在中国历史上,有这么一号人物,堪称妖孽。
他6岁就能跟宰相谈笑风生,30岁前满世界修仙访道,30岁后被皇帝请来当“贴身顾问”。他一辈子没正经当过一天官,却“权逾宰相”,辅佐了四代帝王,活成了大唐王朝的一个传奇。
这个人,就是李泌。

他的人生,简直就像开了挂。到底是怎么凭一己之力,硬生生给风雨飘摇的大唐续了命的。
天才的开局
李泌的人生,从一开始就是“顶配”模式。

6岁那年,唐玄宗搞了个辩论赛,9岁的小表哥拿了冠军。玄宗正感慨“天才难得”,小表哥反手就推出李泌:“我舅的儿子李泌,比我还聪明!”
于是,6岁的李泌被扛进宫,当着皇帝和宰相张说的面,以棋盘为题,张口就来了一句流传千古的“方若行义,圆若用智,动若骋材,静若得意”。

这下,全长安都知道李家出了个神童。连当时的名相张九龄,都把他当“小友”看待。
可李泌偏对当官没兴趣,对修仙有执念。整天在嵩山、华山、终南山这些地方晃悠,研究《易经》,寻仙问道,过得比李白还潇洒。
临危受命
直到安史之乱爆发,大唐的天,塌了。
唐玄宗狼狈逃往四川,太子李亨在马嵬驿跟老爹分道扬镳,跑到灵武自己当了皇帝,史称唐肃宗。

这位新皇帝的日子,那叫一个惨。两京沦陷,手下没兵,弟弟在背后捅刀子,老爹在远处不认账。最要命的是,身边连个能出主意的靠谱参谋都没有。
危急关头,他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,那个一心修仙的李泌。
于是,一场“三顾茅庐”的大戏上演了。李泌被请出山,跟肃宗李亨签订了一份堪称史上最奇特的“劳动合同”:
“等我帮你把京城收复了,我就回山里继续修仙。”
从此,大唐朝堂上出现了一道奇景:皇帝李亨穿着黄袍,旁边总跟着一个穿着白衣的“道士”。两人同吃同住,同车出入,商讨军国大事。

李亨对他,是言听计从,甚至到了溺爱的地步。有一次请几个亲王吃火锅,李泌不吃肉,李亨亲自给他烤了两个梨。亲王们想抢,被李亨当场怼回去:“一边去!这是给先生特供的,没你们的份!”
“神级”操作:四个锦囊,招招致命
李泌也没辜负这份信任。他一出手,就给焦头烂额的李亨,送上了四个“锦囊妙计”。

前三个,是帮李亨处理“家务事”的。
怎么处理老爹? 李亨登基不合法,怕老爹不认。李泌亲自操刀,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,把太上皇从四川请了回来,稳住了政治基本盘。
怎么处理儿子? 大家都想立能打仗的三皇子当兵马大元帅。李泌一句话点醒李亨:“你想当第二个李渊吗?”(李渊被儿子李世民逼退位)李亨吓出一身冷汗,马上立了嫡长子,避免了一场未来的“玄武门之变”。
怎么处理仇人? 李亨想把当年整过他的权相李林甫挖出来鞭尸。李泌劝他:“你这么记仇,谁还敢投降你?”一句话,让李亨从个人恩怨,上升到了政治格局。
这三个锦囊,是“术”。而第四个锦囊,才是真正的“道”,是李泌为平定安史之乱设计的“王炸级”战略。

李泌的平叛方略,堪称一招“绝户计”,分两步走:
第一步,锁喉。 派郭子仪、李光弼两路大军,把叛军主力死死锁在长安和洛阳一带,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。然后放开一个口子,让他们在老巢范阳(北京)和长安之间来回跑。李泌冷笑:“叛军都是重甲骑兵,这么折腾三个月,马都得累死!”
第二步,掏心。 等叛军被拖疲了,派一支精锐骑兵,绕道蒙古草原,像一把尖刀,直插叛军的老巢范阳,烧了他们的粮草,断了他们的后路。
这套方案,简直是汉武帝打匈奴的翻版,精准又狠辣。李泌断言:“两年之内,必定平叛。”
可问题来了。
肃宗李亨等不了两年。他这个皇帝当得名不正言不顺,急需收复两京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。而且朝廷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了,再拖下去,军队就要哗变了。
于是,在巨大的现实压力下,肃宗撕毁了李泌的完美方案,选择了强攻。
结果呢?
唐军虽然收复了两京,却让叛军主力跑了,留下了长达二十年的后患。安史之乱,硬生生从一场“闪电战”,拖成了一场“消耗战”,彻底榨干了大唐的最后一滴血。
多年以后,流亡途中的肃宗,才追悔莫及。而那个被他放弃的奇袭方案,一百五十年后,被后唐的李存勖完美复刻,一举灭掉了后梁。
当初李泌早就为大唐开好了药方,可惜,病人自己不敢吃这副猛药。
李泌,他就像大唐的一个“外挂”,在最危急的时刻上线,力挽狂澜,任务一完成,就立刻下线,深藏功与名。
他的一生,完美诠释了什么叫“事了拂衣去,不留身与名”。这份通透与智慧,才是他真正“妖孽”的地方。